首页

国外女王网站

时间:2025-05-25 00:10:31 作者:前4个月中国新设外企数同比增12.1% 浏览量:83242

  中国日报网9月6日电 “和合共生,文明互鉴”文化遗产保护论坛9月5日在北京举行。本次论坛由中国日报社、国家文物局、亚洲新闻联盟共同主办,来自亚洲主流媒体、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及有关机构、驻华使领馆、高校等嘉宾200余人与会。

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

 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在发表致辞时表示,亚洲各国山水相依、人文相亲,有着共通的文化脉络和共同的梦想追求。站在人类发展新的十字路口,亚洲新闻联盟要发挥好牵引作用,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用文明之光驱散阴霾、照亮人类社会前行之路。要坚定文化自信,讲好亚洲文明传承发展与交流互鉴故事;坚定发展自信,展现推动世界发展繁荣的亚洲贡献;坚定话语自信,加快形成与亚洲体量相匹配的亚洲声量。

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、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

 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、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致辞中表示,要讲好文物故事,增进民心相通,发挥亚洲新闻联盟传播优势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资源优势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文化遗产力量。

中国科协党组成员、书记处书记王进展

 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、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在致辞中表示,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规模,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,保有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。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,正在用他们的聪明才智,在更广阔的领域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,让古老的亚洲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。

亚洲新闻联盟轮值主席、孟加拉国《每日星报》社长兼总编辑马哈福兹·亚南

  亚洲新闻联盟轮值主席、孟加拉国《每日星报》社长兼总编辑马哈福兹·亚南在致辞中表示,历史证明,相互的了解促进相互的尊重,从而消除偏见和仇恨。不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被分析、解读、理解并最终受到尊重。大众媒体对增进人类多元文化的相互了解非常重要,应在建设和谐和平世界中发挥更大的贡献。

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秘书长、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国务秘书贡维列(Kong Vireak),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、亚太“一带一路”共策会会长翁诗杰(Ong Tee Keat)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发表了主旨演讲。

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秘书长、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国务秘书贡维列(Kong Vireak)

  贡维列表示,高棉王国的辉煌吴哥古迹,因年久失修被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。长期以来,拥有丰富国际合作经验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团队,加入了吴哥窟的保护工作,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,成为多国合作模式和跨学科综合保护利用的全球典范。

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、亚太“一带一路”共策会会长翁诗杰(Ong Tee Keat)

  翁诗杰表示,多元文化共存、和谐相处的包容精神,是实现不同文化间互动、欣赏和互鉴的前提。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,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,即“和而不同”的智慧,使得各种文化能够和谐共存,互学互鉴。

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

  谭平认为,文物展览承载历史文化、传承灿烂文明,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、增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载体。文物展览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“金色名片”。进入21世纪,中国文物展览开启跨文化交流新阶段,从讲好中国故事,到讲好世界文明故事,再到讲好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故事,实现了从“我是谁”到“我与世界”的转变。

“文明交流互鉴:我们共同的责任”主题对话环节

  在“文明交流互鉴:我们共同的责任”主题对话环节,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、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锐、印度尼西亚《雅加达邮报》总编辑陶菲克(Mohamad Taufiqurrahman)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、中铁科研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院长王逢睿分别作了交流发言。嘉宾们表示,文明因多样而交流,因交流而互鉴,因互鉴而发展。各方应持续深化国际合作,在人员交流、联合考古、保护修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,积极推动亚洲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平台的搭建,守护好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遗产。

茶歇时间,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

  论坛期间,云南文化角精彩亮相,向中外嘉宾展示了云南普洱茶、云南咖啡和哈尼刺绣、佤族织锦等非遗文化,开幕式前还表演了民族舞蹈,推介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,邀请各国嘉宾到云南感受“有一种味道叫普洱”。

  (摄影:王壮飞、冯永斌)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郑钦文无缘晋级2024中网女单决赛

扶沟老年康复护理院健康照护师 刘驰:以前累得要命,胳膊腿都用上了,浑身都用上了,满头大汗也翻不过来。现在不但简单,而且是得心应手。

长三角立冬后迎“小阳春”

在广东河源市,有个“面对面”机制。聚焦“看病难”“上学难”“出行难”等群众关心的问题,有关领导干部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座谈会现场予以答复,“面对面”工作专班负责督办反馈,确保改革举措及时跟进、问题及时办结销账。2021年10月创建以来,这个跨部门、跨层级的“面对面”机制,累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过6500个,办结率为75.4%,让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、治理效能有效提升。

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收官 台湾作品获麒麟评委会大奖

从今年4月初印发“两新”“1+10”政策文件,到近期对智能家居消费、住宅装修改造等相关领域补贴政策进行优化完善等,我市建立和完善了“1+10+11”协同推进机制,有力推动“两新”政策落地见效。秦世杰介绍,深圳各部门、各区围绕制造业、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、交通运输、医疗、教育与文旅等领域积极推动实施设备更新项目,取得较好成效。今年前三季度,我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72%,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6.5%。

中国乳腺癌治疗效果大幅提升 专家:得益于政府“腾笼换鸟”创新举措

“2024高雄·北京特色周”启动

近年来,国家出台多项措施,持续加大助企帮扶力度。在金融领域,今年以来,国家多个部门也是加强协调,多方合力,进一步改进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,特别是着力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